【凉都热评】一颗金果果,刺梨变金果,六盘水人气聚财气,昔日山间野果华丽转身

六盘水 更新于:2025-08-28 05:54
  •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Q
    【凉都热评】一颗金果果,留住人气聚财气
    在六盘水,昔日无人问津的山间野果——刺梨,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果果”,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。
    刺梨产业的崛起,是六盘水市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,刺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水城区刺梨种植面积已占全省五分之一,带动16.2万农民走上致富路,户均年增收3000至10000元。这背后,是政府对刺梨产业的坚定支持与科学规划,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,让刺梨产业在六盘水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    刺梨之所以能成为富民产业,关键在于其产业链的深度延伸与价值挖掘。从初级的农产品到精深加工的多元产品,刺梨实现了从“论吨卖”到“论克卖”的转变。贵州初好、刺力王等龙头企业的加入,不仅提升刺梨的附加值,更通过科技创新,开发出原浆、饮料、果脯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,让刺梨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。
    在此基础上,刺梨产业的辐射效应日益凸显,有力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。从种植所需的农资供应,到加工环节的包装材料生产,再到物流运输、销售服务等,一条涵盖多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逐步成型。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更是为刺梨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通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、斩获多项荣誉,六盘水刺梨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,产品畅销全国,甚至走向世界。
    刺梨产业,不仅富了村民口袋,更美了乡村环境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这颗“金果果”,正以坚定的步伐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,为六盘水的发展留住人气、聚起财气。
  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
    编辑 邓运
    二审 尚宇杰
    三审 孙勤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